当前位置:首页 > 抖音培训 > 正文

崇明交警杜海斌凭什么在抖音上火了?

2021-01-13 18:12:40 暂无评论 抖音培训

编者按
法律是一门古老而威严的艺术,而法律人就是从事这项神圣艺术的“工匠”。在我们的身边,总能发现有这样的政法干警,他们对从事的法律事业锲而不舍、久久为功。从今天起,上海法治报及微信公众号正式推出人物版块——“法匠”第一期,聚焦奋斗在政法一线的普通法律人,弘扬他们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敬请关注!



你开车都跑不过,你下来还能跑得过我?我天天练的!





2019年年初,一句“我天天练的”让杜海斌成功出圈。这段追捕视频当时迅速在抖音上爆火,短短几天内就获得了220万点击量和超过8万点赞量。一时间,“天天练”交警火遍街头巷尾。


“那时候我出去吃饭都能被人认出来。”提及他的金句,杜海斌倒显得有些不好意思,“我当时一个人追捕涉嫌酒驾的嫌疑人,这其实就是话术,防止他继续逃跑。”


杜海斌是上海市公安局崇明分局交警支队事故审理大队的副大队长。他是土生土长的东北汉子。24岁那年,带着从小就印刻在骨子里的“警察梦”,杜海斌只身南下,踏上了崇明这片土地。“我很庆幸当年做了这样的选择。”十多年来,崇明的每一条路上都留下了他的痕迹……








“你长大了想当什么?”杜海斌4、5岁时,家人开玩笑地问他。“我要当警察!”小男孩毫不犹豫地说道。




“最开始是受一些影视剧的影响。”谈到这个自小就立下的“警察梦”,杜海斌的眼里依然闪着坚毅的光芒。“小时候看《便衣警察》,那时还是黑白片,刘欢唱的《少年壮志不言愁》,我到现在还有印象。”


杜海斌从小就喜欢看书。“刚识字的时候,只要是有字的我都会看。”家里的侦探类小说成为了他最初接触警察形象的途径,“从那个时候起我就一直觉得警察这个职业挺高尚的。


他回忆自己看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是《福尔摩斯探案集》,从小到大看了许多遍,对里面侦破案件的细节一再回味。“这也许就是我和这个职业的缘分吧。我就觉得我适合干这个。”


但杜海斌的圆梦之路并不是那么顺畅……


2003年,杜海斌第一次参加高考。“我想,既然想考警察,那就考最好的吧。”于是,他选择了报考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然而却以几分之差惜败……


杜海斌决定再“战”一次。但是第二年高考杜海斌再一次与公安大学失之交臂。看着身边选择离开的同学,他的心中有了一丝动摇,当年的他并不是没有去其他大学的机会。


一番思想斗争之后,杜海斌跟自己较起了劲,他选择再考一次。


我觉得人生有几个转折点是不能放弃的,高考就是其中一个。


他心想,如果放弃了,那么当自己走到人生的后半段时,再回忆起当时的决定,会不会有遗憾?会不会因为自己没有再坚持一下而感到后悔?“我不想在还可以选择的时候,给人生留下遗憾的可能性。”于是他咬牙又坚持了一年。



杜海斌报了一个补习班,一个班80多人,用的桌椅是木桌和没有靠背的长条凳。“那时东北没有空调。”如火的8月,他关掉了手机,谁也不联系,一头扎进补习班里进行高强度的复习。


2005年,杜海斌如愿考入中国人民公安大学,逐梦成功。


大学期间的队列训练







2009年7月27日早晨7点半,杜海斌一人拎着一个皮箱,从哈尔滨来到了上海。那时候崇明还没有通桥,只能坐船。晚上9点,他提着箱子走在八一路上,道路上几乎不见人影,只有路边昏暗的灯光打在身上。但他心里却明亮了起来。“从今天起,我真的是一名警察了。”




初来崇明,杜海斌遇到的最大的挑战就是文化差异。而这种差异也体现在执法方式上。


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东北汉子,杜海斌的脾气有时会有些急躁。“能三分钟解决的事情,我绝不会拖到五分钟。”刚开始执法的时候,如果遇上胡搅蛮缠的当事人,他就气得不得了,“这么明显的错误,还狡辩啥!”


但南方人讲究“先礼后兵”,“通俗点说,就是还能讲道理的时候就不要太强硬。”这对于初来乍到的杜海斌来说,是新的理念。在新的人情社会中,杜海斌开始去梳理自己的人生观。“如果想发火,会先停三秒钟,思考一下这火还发不发。”在处理方式上,他逐渐成熟了起来,也学会了用另一种方式去表达。


杜海斌勘察事故车辆


杜海斌最开始对警察这个身份的理解很简单,就是一个严肃的执法者。但到了这里,他体会到了一种有别于“铁面执法”的人文情怀,逐渐感悟到“法律并不是冰冷的”这句话。


定责、执法可能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在这之后的事情。


在杜海斌看来,按照法定流程,一个事故的处理周期一般在40天左右,这期间在完成一系列法定程序的同时,杜海斌还给自己加了一个额外的任务,就是将当事人引导回正常的生活轨道。“在以法律为准绳的前提下,还得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如果说理想是支撑一个警察不断前行的动力,那良心就是守住办案正义的底线。


杜海斌办案有个特点,在处理交通事故的同时,他会抽出一个时间专门去和死者家属聊天,不聊案子,而是聊死者生前的一些故事,把他的这一生捋顺。“因为交通事故往往是很突然的,可能前一秒人还好好的,下一瞬间人就没了,所以对家属的打击比较大。”忙的时候,杜海斌得同时处理七八起案件,他会抽出晚上或者周末,跟家属谈上几个小时,引导他们接受现实、理解处理结果。







交通事故的处理是专业性极强的工作。公安大学教会了杜海斌专业的知识和技术,但在实战中,他依然要面临未知的挑战。2013年年初发生的一起案件至今让杜海斌印象深刻,对他今后的办案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校期间杜海斌主持召开队伍会


2013年2月13日晚,大年初四,一个70多岁的老大爷骑着电动车带着老伴行驶在三星镇一条乡间小路上。此时,前方有两个老婆婆正在走路,电动车突然不小心撞倒了其中一个,伤势严重。


老大爷下车查看了伤势,发现对方已死亡。他回头对慌了神的老伴说:“你骑车先回去。”


看着老伴缓缓骑车走了,他转头对另一个老婆婆说:“你在这看着,我去叫车送她去医院。”“嗯嗯,好。”老婆婆慌乱地点点头。


围观的人多了起来。老大爷交待好之后站起身,冷静地退出人群,突然窜进边上一条小路,迅速往前跑,一气呵成。


守在现场的老婆婆抬头一看,肇事者消失了,他老伴也早已骑车走了。“哎呀!他跑了!”她开始大喊。


“哎哎,站住!”路边上一个40多岁的住户听到了呼喊声,马上去追,但是没有追上。


120很快到了现场,将死者带走了。


杜海斌研究案卷


当晚值班的杜海斌接到警情,和同事一起赶到现场时,只见到了另一名老婆婆。“由于电动车直接撞到死者身上,车并没有倒地,所以地上没有任何痕迹。”这等于是一个空的现场……


现场的老婆婆能提供的信息有限,警方只得到了“70岁左右、本地口音”这两个线索。


此时,天已经黑透了,边上也没有路灯,视线很差。杜海斌和另一名同事将警车对着停放,打开车灯,借着这个光亮仔细勘察。一遍、两遍、三遍……一无所获。


杜海斌陷入了沉思,一会儿他转头跟同事喊道:“你关一个灯吧!”


随后,他手持手电筒对着阴影处一点点照……40多分钟过去了,杜海斌突然在距离路边1.5米左右的地方发现了有两片不到5公分的碎片,事情迎来了转机!


杜海斌把两块碎片带回去后,找来一辆电动车仔细比对,又找来专业的修车师傅辨认,“是电动车前脸的卡扣。”这意味着这辆电动车的前脸此时肯定是有伤的。两个小碎片成了关键物证。


获得这个重要线索后,杜海斌带领同事以事发的三星镇为核心,一边在电动车维修点布控,严密注意前来修理电动车的人;另一边,按照既有信息筛选可疑人员,民警挨家挨户上门,进行地毯式搜索。


很快,距离案发已经三天了,三星镇所有符合条件的嫌疑对象也已经排查得差不多了,嫌疑人却还未浮出水面。是否要扩大搜索范围?还有什么细节漏了?杜海斌快速地思考着。


就在这时,民警发现有一户人家停放的电动车的前脸是用透明胶固定,于是便询问女主人。对方竟表现得十分慌张。民警立即将嫌疑车辆和这家的男主人带回了警局。


面对讯问,这个70多岁的老大爷表现得十分冷静。


“你身上的伤哪来的?”杜海斌此前就判断,肇事者身上应该有外伤。


“骑车的时候不小心蹭到了。”老大爷平静地说。


杜海斌将从他家带回来的电动车前脸拿过来,然后拿出在案发现场找到的卡扣,当着他的面安装到前脸上,丝丝合缝,一分一厘都不差!


面对铁证如山,他终于交代了自己肇事逃逸的事实。


这起案件的破获,让杜海斌收获了让他受用一辈子的经验——注重案发现场勘察。


法医界有句话,‘如果你没有发现事情的真相,那是因为你离现场不够近。’我觉得这句话对任何一个民警都受用。


“所以我到现在还是一直坚持这种做法,注重对事故现场的痕迹勘察。我认为这才是民警侦察应该干的,好多东西只有到了现场才能发现。” 


杜海斌勘察事故车辆







对杜海斌来说,“警察”早已不再是简单的职业,“正气”二字已刻进了他的骨子里。




2011年7月的一天,杜海斌带着妻子去南京东路拍婚纱照。路上他发现有两名扒手正在偷一位女士的钱包,并且在已经被发觉后仍未收手。


“这哪里是单纯偷啊,这分明是要抢啊!” 杜海斌当时来不及多想,一边大喊“别动,警察!”一边冲上前去控制住两名犯罪嫌疑人。


随后,他又帮助赶到的派出所民警将二人押送回派出所,之后悄然离开。


“我当时就想,我不帮她,她怎么办?”对杜海斌来说,这是本能。


从警十多年来,杜海斌没有在家过过一个年。“上海这边的习俗是年三十晚上要去寺庙敲钟。”每到年三十,杜海斌早上6点开始上岗,一直到第二天凌晨2点多钟结束。“对家庭还是感觉有一点亏欠的。不过家人也已经习惯了。”尽管每年年三十回到家时,家人都睡了,年夜饭也凉了,但百姓都平安,杜海斌心里还是觉得热乎乎的。


杜海斌查看案情


崇明对于杜海斌来说,有着别样的含义。刚踏上这片土地的时候,晚上9点黑乎乎的街道与他想象中歌舞升平的“夜上海”大相径庭。“可是我又转念一想,在上海,能找到一片和我共同成长的地方,多不容易。” 从接受,到适应,再到爱上崇明这个地方,杜海斌这一路走来很开心,也很珍惜。


“刚来那会儿,八一路步行街天黑后都冷冷清清的,现在崇明也有万达商场落成了。”这十几年中,崇明的发展有目共睹。“我熟悉崇明的每一条路。”杜海斌指着不远处,“老城区的几个门的建设,有一部分是我规划的。”


杜海斌和同事们讨论案情


看着自己亲身参与建设的崇明越来越好,杜海斌觉得很自豪。“我能看见我提的计划实施出来,能解决老百姓的一些实际问题。我不仅仅是一个观察者,而是作为一个建设者参与到它的发展建设中来。”



从4岁立志,

到24岁圆梦,

一路走来,

杜海斌诠释了一名人民警察

“一身正气”的含义,

而如今,

他依然用他的初心

在守卫着这一方水土……



记者 | 王菁  刘家杭

 编辑 | 王菁


如果您喜欢本文,请分享到朋友圈;想要获得更多精彩信息,请关注我,长按下面的二维码!

推荐阅读


你点的每个赞和在看,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


点分享
点点赞
点在看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上海法治报

博客主人破茧短视频培训
破茧短视频为你分享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的视频拍摄、剪辑和运营技巧,另有短视频培训学习教程,海量干货助你玩转短视频运营!。
  • 51952 文章总数
  • 4876004访问次数
  • 2205建站天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