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抖音培训 > 正文

本周人物拥有抖音粉丝的行动派博导

2021-01-20 18:03:49 暂无评论 抖音培训


他是科研路上绝对的行动派;他师从量子物理大牛史保森教授,是量子信息实验室科研精神的传承人。

他博士毕业后被破格录用为特任副研究员,31 岁时成为年轻博导,是学生学术道路上亦师亦友的引领者。

他更是一个热爱物理、热爱科研、热爱生活的教育工作者。

他就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光学系教授——丁冬生。


01





一个行动派


丁冬生是一个绝对的行动派,研一刚进实验室的时候,“对于科研我还是有点懵的,本科没有接触过科研。于是我开始主动学习,看大量的文献,包括导师的论文、师兄师姐的博士学位论文,去寻找自己的兴趣点,边研究边发现边解决。” 想好了就立刻去做、丝毫不拖延是他历来奉行的行事准则。

“我每天泡在实验室,那个时候特别希望有师兄来实验室测数据,这样我可以帮他们做实验去熟悉仪器,了解目前的研究动态。”通过一年的系统性学习和基础实验的操作,他很快熟悉了自己研究方向的方方面面。到研二结束,已经发了十几篇SCI论文的丁冬生收获颇丰,也渐渐拉开了与他人的差距。

“看起来两年时间发十几篇不太可能,但其实就是不停地花时间,我有的时候吃饭想着做科研,睡觉做梦都在想着做科研,梦里还在跟师兄测数据。”

当然,科研路上不会一帆风顺,坚持一个未必有结果的研究需要信心支撑和坚定的信念。

“当你一整天都在全身心地做一件事,其实身体是透支的。但是自己不知道,你会发现等到晚上回寝室的时候,五楼的楼梯会变得特别长,会发现自己特别累,压根爬不上去,只能咬着牙坚持走上去。”无数个在实验室奋斗的漫漫长夜,无数次自我否定与肯定的博弈已经成为丁冬生挥之不去的记忆,最后也成为他熠熠生辉勋章的一部分。

作为一个行动派,疫情期间只能宅在家里,刷抖音看到有不少像“科学旅行号”的科普视频,既有趣又有意义。“为什么我自己不做科普呢?”丁冬生突然意识到,作为一个科研工作者,根据国家发展需求做好量子物理前沿的研究是必要的工作,让更多人认识到、理解量子物理也尤为重要。

于是,他开始注册抖音账号,从自己的校园生活、科研心得、科研环境分享开始,自己拍摄剪辑配音配乐,从繁重的科研工作中抽出时间做视频。“很多人觉得科学很远,不了解科学的重要性,因此我想传播科学研究的正能量和科大的科学精神。”拍摄与剪辑逐渐熟练后,丁冬生开始发布科普视频,围绕着大学物理的基础理论和生活中的一些物理现象,对着镜头耐心讲解。

目前他的账号在抖音平台上单条视频播放量最高达到 49 万,有 1.7 万粉丝关注,获赞 9.9 万。没有专业的团队和运营人员,拍摄、剪辑、配音、字幕、特效,丁冬生一人包揽。作为一个行动派,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高效率高质量带来出乎意料的结果。

在这里,一个更加立体的丁教授浮现了出来,粉丝们看到的是他在科研路上遇到的挫折、快乐与平淡,他对生活的感悟,还有一口不那么标准的普通话。他好像是一个厉害的33 岁985 高校的教授,又是一个普通的科研工作与教育工作者。



02





科研精神的传承者


在中科院量子信息实验室,丁冬生师从史保森教授,也受到了郭光灿院士的指点,如今作为一名年轻博导的他,用心无私指导学生,将实验室奉献科研的精神代代传承。

谈起导师史保森对自己的影响时,丁冬生话语中充满了对导师的感激之情,“我记得当时研究生一年级到这个实验室的时候,我的导师就告诉我,做科研就不要混日子。你来到量子信息实验室不只有我一个老师可以指导你。你要敢于去问一些实验室的其他老师,不要碍于面子,要多去和不同的老师交流,因为每个老师都有不同的视野和过硬的学术积累。这些对我后来的科研起到了非常好的帮助作用。”

在博士毕业之际,丁冬生像很多想要继续博士后科研工作的毕业生一样,纠结着出国还是在国内做科研。“我很感激郭光灿院士,当时他听说我在纠结去哪深造的时候,找我语重心长地分析了我的现状。那次谈话让我茅塞顿开,更加明确了自己的选择。”

“到现在我都印象深刻,郭老师说你想要到国外去做研究,其实是想借学术大牛的光环来得到更好的成果。这其实反映出你内心不够自信,觉得在国内干不出更好的成果。郭老师用他自己丰富的阅历和经验点醒了我,也教会了我如何从心出发,让自己的内心变得更加强大。”最终,丁冬生毅然放弃了国外知名大学的offer,选择继续留在这片他留恋的土地。

有了强大的内心,有了做科研的底气和信念,做科研也越来越有自信。作为中科院量子实验室本土培养的博士,丁冬生 2018 年在Light Conference 2018 国际学术会议上竞争获奖,也得到了国内外专家学者对我国实验室培养优秀人才工作的认可和鼓励。

当丁冬生的身份从博士生转变为博士生导师,他将自己所积累的学识和经验无私分享给自己的学生。对于学生的教育,丁冬生也继承了导师教给的如何做科研的方式,并进行了归纳总结。

“我认为做科学研究有三个重要的方面,一个是要学会认清自己的内心需求,你是喜欢去看懂这个世界,还是仅仅想去看看这个世界,明确自己是否热爱科研;二是突破原有的科学思维,敢于挑战新的难题,最有意义的事情是解决这个领域里面关键性的问题;三是善于和问题做朋友,不要怕问题的出现,出现就想办法去解决。”



03





「亦师亦友的引领者


作为一名优秀的 85 后年轻博导,也是一名自我要求严格的量子物理研究者,丁冬生和学生之间保持着一种“亦师亦友”的关系。

李恩泽是2020 年新一届转博的博士研究生,在实验室的过去几年里,他不仅深深感受着导师丁冬生的严谨与认真,也感受到导师全心全意指导的真情。“我的导师一天时间安排非常紧凑,是个效率极高的人,在他的影响下,我自己的拖延症也治好了。”

“我非常感谢丁老师给我们的平台,实验室里实验平台数量少,使用紧张,老师就在外面租了地方让我们去做实验。而且他还积极去找其他老师谈合作,会经常有一些新的想法做实验,给了我们很多机会。丁老师还会一字一句给我们修改文章。”李恩泽谈起这些,充满了对导师的敬佩。

“我认为学生有问题能向导师求助,这是一种信任。作为导师应该做好学生成长路上的领路人,这是义不容辞的事情。”丁冬生说。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我保研后直接来实验室做本科的毕业设计,那时候学校没有分配宿舍。丁老师就非常关心我怎么住的问题,给我安排了一周的宾馆让我入住,我当时特别感动。没想到一个在学术上吸引我的老师,在生活中也这么体贴。”课题组研一的李宗凯同学满怀感激地说。

丁冬生就是这样一位亦师亦友的老师。与学生平等交流,相互理解,“我也是从你们这个年纪过来的,我很理解你们的处境,也会想要尽老师的责任,帮助学生更好地发展。”



04





「热爱这个世界


丁冬生并非传统意义上的理工男,他兴趣广泛,篮球、羽毛球等体育运动不在话下,DOTA 等角色扮演游戏也是学习之余的娱乐方式。

在研究生阶段,丁冬生加入了街舞社,跳起了街舞和机械舞,他可以“周末花两个小时跟着音乐扭动身躯,也不在意别人觉得我是个高年级学生”。甚至可以在他身上找到点文艺气息。他喜欢看电影,尤其喜欢科幻片带来的视觉冲击;喜欢听音乐,“一直在寻找能够激发我的灵魂的音乐”。每当情绪低落的时候,气势澎湃的音乐能“让我瞬间斗志昂扬,干劲十足”。

“我喜欢看这个世界”,看每一棵树生长为什么不一样,水为什么这么流,大雁为什么这么飞?丁冬生喜欢探索周边世界里存在的隐秘的未知,并追寻答案。他认为这是物理学给他带来的变化:独特的看世界的方式、无穷的好奇心以及理解世界的途径。

“热爱可抵岁月漫长”,在量子物理的道路上,丁冬生在不断成长。虽然他的角色不断变化,但不变的是他对学术的热爱、质朴的学术理想以及作为科研工作者对于国家、民族的使命与担当。


往期精选

美育浸润路上那一串小小的音符

研究生信息素养养成ABC

同学,“我这么优秀,为什么还单身?”

“自负盈亏”的研究生

重磅!《中国研究生》发布2020年中国研究生教育十大热点

Jan.

20


文章刊于杂志2020年12月刊

作者:蔡婷婷、陆登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编辑:马亚男

责编:雅琨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中国研究生

博客主人破茧短视频培训
破茧短视频为你分享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的视频拍摄、剪辑和运营技巧,另有短视频培训学习教程,海量干货助你玩转短视频运营!。
  • 51952 文章总数
  • 4876021访问次数
  • 2205建站天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