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快手培训 > 正文

快手上市后想到的乱七八糟

2021-02-06 12:35:54 暂无评论 快手培训

以下观点纯属个人胡思乱想,不一定对。


一、关于创始人团队

分ToC的两个大方向来看,平台和品牌。其中移动互联网时代兴起的一批平台型独角兽,创始人/联合创始人似乎都是清一色的高学历+理工科+大厂工作经历+连续创业的背景,比如字节、美团、拼多多、快手等。而品牌方面,新兴独角兽的创始人背景似乎更加多元,有草根起家,也有跨界转行。


我想到的解释原因是:平台和品牌相比,较大的区别就是前期技术投入大、资金投入大,发育阶段造血能力弱,依靠网络效应大爆发。所以要在早期聚集厉害的人和有耐心的钱(美元基金),而这些平台型独角兽的仿佛标准答案的初创团队整合具备聚合人和钱的能力。


二、关于怎么理解快手的ToB

可能很多人会问,快手和ToB有什么关系?确实从死板的定义开看,快手肯定是ToC的,但背后依靠快手平台赚钱的整个生态(不管是人还是机构),到底算C还是B呢?C是customer,B是business,我相信对于大部分内容/直播生产者而言,快手和他们的关系是business胜于customer


换个角度看,ToB有一种分类法是To小B和To大B,在许多行业马太效应加剧的演进下,内容和消费(许多细分品类下的品牌和渠道)算是真正能让小B活得好的行业之一,它们打交道最多的也是快手这一类平台。


依靠快手赚钱的这些“小B”,经营过程中用到的核心业务工具,其实都在快手上,从生产、销售到业务分析等等,可以说快手也在为它们做SaaS。只不过快手肯定不屑于说自己是为它们做SaaS的,因为SaaS工具只是基础,快手最大的意义是切入了它们的整个业务。可以说这是一种业务平台方向SaaS工具提供方延展的路径。


这就很有意思了,我看到很多公众号文章都在写SaaS公司未来要从工具切入到客户的业务中,这其实就像是从难度为10分的关卡深入到难度为100分的关卡。而快手则是从难度100分的关卡顺利攻克难度为10分的关卡,这不是一个维度上的竞争。SaaS公司想要走好这一路径,我觉得要么是依附于该垂直领域的业务平台巨头,要么是选择一个没有业务平台做起来的垂直行业。那么问题来了,如果一个行业没有业务平台能做起来,一定是有固有的难题不好解决,从工具切入的SaaS公司未来真的能很好的解决这些难题吗?


在这里还不得不提到微信,我记得有人说过一句话:微信前五年的nb靠的是toc产品能力,后五年的nb其实更离不开to小B的能力。这里我未来可能会再写一篇推文具体展开。


三、关于长视频和短视频

为什么大家对长视频与短视频的盈利预期完全不一样?背后有很多原因,我说一点最近看到的一个比较精彩的解释(来自中金研报):长视频的支出是前置的,需要提前采购版权或自制内容,而短视频的支出是以类分成的模式,不用提前采购内容,而是内容在平台上赚到钱/流量后快手再分成,这是一种商业模式的革新。以我对收费模式的理解框架(买断制-订阅制-按需付费-按价值付费),这一下子从第一阶段跳到了第四阶段。


凭什么长视频要将支出前置,短视频就可以类分成呢?是什么因素导致了博弈关系的变化呢?我想到的理由有三点:

  • 长视频内容的生产成本高,如果发布之后反响不好则是一次重大失误,内容制造者肯定希望先将风险转移给平台方;而短视频内容的生产成本低,生产成本低导致其可以做到快速迭代,即使一个视频做失败了也没有那么大的关系,就当是小白鼠了。短视频内容制作者的试错成本低,因此也不会有风险让渡的需求。

  • 收费模式的变革背后一定是话语权的变革。长视频领域内容话语权更大,能够沉淀经典,消费者认知都在内容上;短视频内容话语权更小,流水线产出娱乐快餐,消费者认知都在平台上。什么意思呢?就好比你会记住有哪些经典电影,但记不住有哪些经典短视频;就好比你会说我去刷刷快手/我去看看XX电影,而不会说我去看看爱奇艺/我去看看XX短视频。

  • 优爱腾想不想做收费模式的变革?我觉得肯定是想的,但它们没做成一方面是因为上面提到的长视频的特质,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没赶上分发渠道的更新换代。优爱腾现在的形态就像是把电视台从线下搬到了线上,没有改变【内容生产者-内容采买+渠道方-消费者】的链条。而短视频平台基于算法驱动,直接将链条改为【内容生产者-消费者】。分发渠道的更新换代为收费模式的变革提供了基础,这样的逻辑,也发生在传统杂志/报刊和微信公众号上。


四、关于算法的策略性

算法驱动的好处已经被大家提得很多了,我补充一点:算法驱动的一大特点就是让你被动接受信息,被动接受信息意味着想给你看啥是由平台说了算,并且平台也不需要做过多的解释。那么问题来了,谁知道给你推的内容到底是算法推的,还是平台自己出于某种目的推的呢?


这样的被动接受信息的机制,导致消费者能够成为一个完美的小白鼠,被用来仿佛的实验与画像,以满足某些业务策略。潘乱在一期视频里讲过,字节在计划进行游戏广告的大规模投放之前,会先给消费者喂很多游戏相关的内容来试水(实验);抖音想发展自己的娱乐体系,吸引明星来做宣发,所以会刻意的支持一些毒舌电影类的内容,从而找到爱看影视内容的人群,进行定向投放(画像)。用推送机制做实验的精妙在于成本非常低,而是消费者察觉不到这是实验,效果更真实;用推送机制做画像的精妙在于对于画像的维度,平台是可把控的,不是等着消费者在平台上产生足迹,而是主动引导他们来产生足迹。


如果把算法的策略性延伸一下,我觉得会有很大的想象空间。例如可以通过短视频平台来做市场调研等。


五、关于直播带货

我曾在一篇推文里讲过自己对于线上商业生态的看法【线上商业的新战役:去中心化vs中心化】。在这里可以基于快手来做一个延伸。


淘宝天猫就像是一个购物中心,里面有很多平台入驻,而购物中心则负责办各种活动+雇佣各种发传单的人,把顾客拉进来;微信电商更像是社区周围的独立店铺,各家店铺靠自己的力量把客户拉进来。而快手抖音则更像是一个娱乐综合体,里面有很多有趣的东西把消费者拉进来,然后其中会穿插着一些小店铺来卖东西。


线上电商与线下购物相比,优势有很多,不必多说,而劣势方面,核心之一就是体验问题。线下购物具有社交性(亲朋好友一起逛)、互动性(导购员现身说法)、强可观感的特性等。微信电商和抖快电商能在淘宝天猫这种第一代电商平台下杀出重围也是基于弥补了这些体验问题。


那么来发散一下,沿着【文字-图片-视频】+【单向静态展示+双向动态互动】的演讲路径,可以推理出直播带货的火热。如果将视频化和双向动态互动进一步升级,那会是什么媒介呢?我觉得会是游戏化。游戏一定是线上世界最仿真甚至超越真实的体验。游戏+电商也许能碰撞出什么火花。除游戏外,VR+AR同理。


六、关于抖音和快手的创作者生态

这几天读到一篇非常精彩的文章,来自公众号【分析师谢漠烟】,讲的是:虽然快手更强调去中心化的流量分布,但平台上的内容供给方呈现出了幂律分布(也就是马太效应),六大家族占据强势地位;抖音虽然在算法上推崇中心化,但平台上的内容供给方却更像是正态分布。


他给出的解释是快手的推荐算法中社交属性权重更靠前,关注、转发、分享等等;抖音的推荐算法中内容质量属性更靠前,做出爆款视频就可以被大范围推送。


我对这个观点的通俗化理解就是:产生马太效应的基础,就是你现在的成功和以前的成功是相关的。快手体系下,做一个新的视频火不火,更取决于以前的粉丝基数;抖音体系下,做一个新的视频火不火,更取决于这个视频的好看程度。


这个理论可以用来解释生活中的很多现象,比如为什么很长一段时间内资本会更愿意培育流量明星。用作品说话的明星,得到的反馈取决于作品质量,而持续高质量的作品输出是不确定的,并且很难;用粉丝流量说话的明星,得到的反馈取决于自己的粉丝基数,天然的能够快速增长。


-往期文章-

1、张小龙完美诠释了什么是XaaS
2、线上商业的新战役:去中心化vs中心化
3、说了那么多马太效应,来看看行业集中度降低
4、To B产品的五重境界
5、如何打造最优质的实习生?从SaaS模型看实习生模型
6、关于市场空间测算,我的几点小观察
7、投资与经营:证明题视角与解答题视角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好好学习天天长胖

博客主人破茧短视频培训
破茧短视频为你分享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的视频拍摄、剪辑和运营技巧,另有短视频培训学习教程,海量干货助你玩转短视频运营!。
  • 51952 文章总数
  • 4876066访问次数
  • 2205建站天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