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影响学习吗
调查报告指出,未成年人认为刷短视频带来的主要弊端是时间管理变差。未成年人认为使用短视频对获取信息、丰富兴趣爱好有很大帮助,但是使时间管理变差。
数据显示,多数未成年人认为使用短视频后对自己的学习、生活习惯、消费行为、个人信息保护等方面存在一些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时间管理变差,占比43.2%。
此外,认为使学习变差的比例有37.4%,使生活习惯变差的比例有24.8%,使个人信息保护变差的比例为18.5%,使消费行为变差的比例有17.4%。
研究还发现,成绩不好的学生接触短视频的比例更高。成绩在班级为上等的学生接触短视频的比例为59.4%,而成绩下等或中下等的学生接触短视频的比例分别为70.2%和71.2%。
同样,经常感到家长唠叨让人心烦的学生、家人经常坐在一起各自上网不交流的学生,使用短视频的比例均很高。
让孩子和短视频“交朋友”
短视频为青少年教育和成长带来便利的同时,孩子沉迷于网络的担忧始终困扰着广大家长,但简单粗暴地制止孩子接触电子产品往往适得其反,要引导孩子学会和短视频“交朋友”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心理学教授雷雳认为:
就短视频而言,家长们其实可以采取更多理性的方法去引导和帮助孩子,既通过短视频让孩子获得教育和成长,又让他们避免受不良信息的影响。
“父母要了解孩子在做什么、多和孩子交流沟通、给孩子定规矩、了解哪些资源可以利用、培养孩子养成好的手机使用习惯、发现问题内容和平台及时举报等等。”
新教育新父母研究所执行所长蓝玫认为:
让青少年的父母首先学会如何挑选出有用的信息非常重要。她观察发现,在父母自己不具备甄别能力时,常常做出两种错误的行为。
“一种是完全放任孩子盯着手机,只要孩子不吵我就好;另一种是完全把短视频看作洪水猛兽,严格限制孩子接触。研究证明,这两种方式都不科学,所以我们需要通过研究成果,给出家长合理的建议,这样家长就可以帮助孩子挑选、并教给孩子怎样辨别有用信息。”
给孩子营造一个健康的短视频“冲浪”环境,需要多方共同努力。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所长孙宏艳建议:
帮助未成年人更好地使用短视频,需要全社会形成合力。
家长方面,要迅速提升媒介素养,对新的产品特征要有所了解,家长可以把短视频的一些内容作为和孩子沟通的话题或桥梁,而不要谈网色变,通过增加沟通和理解构建平等和谐的代际关系,数字化社会,家长还要给孩子做好数字化的榜样,尤其要在数字时代生活方式上给孩子做榜样。
学校方面,要给未成年人赋能 ,这比把学生放在安全的环境里保护起来更重要,要加大力度培养中小学生形成数字时代必备的公民素养,这既包含媒介素养,也包含在数字时代做人、做事、学习、生存的能力。
(本文来自中国青年报客户端,版权归原作者和原出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更改或删除)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芋子学苑
版权声明: 本文转载自网络,仅出于分享目的,侵权必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