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江湖,有一个分支不得不提,那就是乡村。
大部分短视频的操作门槛并不高,只有要手机就完成拍摄上传,所以“下乡”成为发展的必然化,现在几乎所有主流的短视频平台上都可以找到取景农村的视频。
2016年,一篇名为《残酷底层物语:一个视频软件的中国农村》的文章在互联网传播,里面说,“只需要扒拉扒拉快手这个APP,就能了解中国乡村的精神面貌了。”
(图片来自网络)
但其实这说法并不完全客观,短视频的农村形象也进行了一个漫长的演变,最初,是一些拍摄手法粗糙,内容也不免低俗、无聊,有人会表演自虐、生吃活蛇,杀马特在这里也更常见。
“东北蛇哥”,就是最初快手上以自虐出名的网红。他的自虐视频里,背景常为空旷的田野或是荒地,他躺在未修整过的地上进行嘴炸双响炮、头敲啤酒瓶、生嚼碎玻璃、汽车轧手臂等等表演。他很骄傲地表示,自己是快手第一“狠人”。
(图片来自网络)
但在强监管之下,这些负面的内容很快消失殆尽,一些原生题材的短视频逐渐崛起。主要分为以下几类:分享技能、土味剧、玩梗搞笑、创业正能量、田园生活等。
分享技能主要是指赶海、捕猎、养殖、种植、木雕、采菇、摘果等农村传统技能,以及早就广为人知的竹鼠养殖与食用、不锈钢土味赛博工艺品之类的进阶手艺。
华农兄弟就是这个门类中的头部账号,最初是由两位竹鼠养殖户发起的,总能为吃竹鼠找出各种无厘头理由——中暑、忧郁症、打架受内伤,很快出圈。
(图片来自网络)
手工耿也是此类,手工耿一直想用手工创业,最后找到灵感,通过菜刀手机壳走红。
土味剧指的是以乡野为背景、以表达情感为主轴的小剧场式表演。其中会有土味情话,或者“精神小伙”之类的剧情,比如:
“我不想跟你在一起了!”
“为啥?”
“不喜欢你的发型。”
这段剧情就是其中一个账号里的内容,这种土味的剧情视频,让这个账号的运营者每月从拍短视频中赚一两万元人民币。
追热梗,是短视频平台的常见玩法。把热梗抽象化,转换成更通俗的方式消化掉。
(图片来自网络)
三支花就是通过这种形式,迅速成为坐拥百万粉丝的网红。视频内容是三个面无表情、平平无奇的大妈,对着镜头拙劣地摆动,机械地念着当下的热梗。随着一句“来人啊,上才艺!”,他们开始用最粗糙的方式表演热梗。
正能量是农村高频词汇。一部分短视频非常符合人们对农村、田园和乡土中国的浪漫想象,以及对中国农民淳朴赤诚本性的赞颂。
巧妇九妹就是其中一员,并通过后期的运营成功变现,巧妇九妹跟淘宝取得了合作,主要进驻的是内容电商板块。店铺销售最火的皇帝柑,返购率可以达到95%。由淘宝评论也可看出,不少用户就是因为看了九妹的视频才跑来买的。
(图片来自网络)
当下,原汁原味的田园生活,也成为点击率很高的内容,丛林之家的主创因为在石头上烤肉走红网络,张勇主要拍摄东北农村的民风、民俗,欢子的视频中除了家乡的美丽风景,还有苗家的风土人情。曾哥除了拍摄农村美食,还关注留守儿童、留守妇女这些群体。
但其中的佼佼者就是李子柒,通过拍摄古风的视频,将一个人人向往的田园生活呈现在这个浮躁的社会里,她的作品题材源于中国农村古朴的传统生活,主要根据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时令节气、传统节日、民风民俗确定选题。
(图片来自网络)
从造面包窑、做竹子家具、文房四宝、做衣服,到酿酒、酿造黄豆酱油,制作各种美食,李子柒的视频内容将美食和古风相结合,满足了快节奏生活的人们对慢生活、中国文化等的需求。
不仅成功打造个人IP,也在外网上输出中国文化,有媒体报道,2019年李子柒收入1-2亿元。
近日因为“中国农民丰收节推广大使”名单的公布,李子柒又站在了风口浪尖上,原因就是另外五位大使:袁隆平、申纪兰、冯巩、海霞、冯骥才,都是来自社会不同行业的顶尖人才,李子柒和他们同列推广大使之位却引起网友热议,尤其是当“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名字也在其列,这样的跨次元的对比,迅速让这件事登上了微博热搜。
(图片来自网络)
背后折射出来的是社会对“网红”的偏见,但选择李子柒作为丰收节网络推广大使,也正是证明了李子柒的影响力,她将中国农村和互联网视频相结合,推向国际,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做到了极致。
这几种类型,述说了当代中国农村的奇崛、摇摆、放任、挣扎、不甘、激昂。这些情绪混在一起,混出一股魔幻劲儿。
(图片来自网络)
从风土民情,到农村人物特写,再到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农村短视频的边界逐渐打开,农村电商也成为短视频拓展的一个点。
目前短视频的变现方式主要包括,粉丝打赏、平台分成、广告植入、电商卖货等。对于农村短视频来说,农产品与电商结合是比较容易实现的一种方式。
本文作者——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徐一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