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短视频综合 > 正文

“虎子事件”背后的自媒体生态:A面与B面,如何选对面?睡前聊一会儿

2020-12-12 16:33:05 暂无评论 短视频综合
一会,梦中有世界。听众朋友,你好。
前几天,我们聊了聊B站UP主“虎子的后半生”事件。一位网友这样留言,“少了独立思考的锚,搞不好会被虚假的风浪冲到哪里去”。的确,“独立思考”与“基于事实”是人们看待事物的基本要件,一个都不能少。今天,我们再聊一聊“虎子事件”的番外思考。

几天过去了,想必人们对这一事件有了新认识。不过,事实还在还原过程中,疑团也在打开的路上。等待结果时,不妨碍我们从舆论生态角度进行多多反思。比如,新闻反转是怎么出现的?一些自媒体最初是怎么叙述的?公众情绪是如何被调动起来的?冷静之后,人们是不是更理性了?等等。之所以要思考这些问题,并不限于“虎子事件”,而是更多着眼于健康、理性的自媒体生态。我们相信,自媒体环境只有生态良好,公共观点才能平和有序。
叙事是重要的媒体表达,不可避免会影响读者观点。“虎子事件”中,从“抗癌勇士”到“卖惨骗钱”,再到确证是癌症患者,事情一再反转,情绪几经起落,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信息流走向”。其中不乏一些自媒体的批评、讨伐,很多人因此出现“群情激愤”。然而,到目前为止,仍缺少确切事实与权威调查,困惑质疑纵使合情合理,发难指责也并非最佳选择。在此过程中,B站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备,给相关内容及个人空间添加“内容争议”标识,联合多家媒体调查求证,保持了审慎态度。可以说,面对争议,难辨是非、对错时,调查求解比诉诸情绪要重要,严谨求实负责的平台理应如此。

审慎、敬畏应是自媒体的姿态,而不是把热度、流量、噱头放在首位。近年来,自媒体及其平台快速发展,给了很多人表达观点、展示专长甚至成名获利的机会。有些自媒体一直恪守专业规范、行业规则、法律法规、公序良俗,而有些则利益至上、流量为王,常常游走于谣言的边缘、试探伦理的底线、心存法不责众的侥幸。把小事夸大,让标题惊悚,使情绪激化,一些看似“埋伏很深”的小机灵、小诙谐、小臆想,很容易借由放大效应,引发社会的大风波、大争议、大猜测,未必有助于推动事情解决,反而占用公共舆论资源。自媒体要健康发展,不严谨的做法该减了,不负责的态度该收了,不求实的价值该抛了。
有人说,这是一个“后真相时代”。谣言、误传、带节奏、悬疑惊悚、病毒营销、贩卖焦虑……剧情反转、频繁打脸的背后,人们更想知道真相何在。当新闻事件发生,真相没来得及被证实,小道消息却开始不胫而走,这样“后真相”的传播,隐匿了逻辑、混淆了视听,让客观、公正、中立越来越成为稀缺品。自媒体,首先是媒体,要遵守媒体伦理;后真相,前提是真相,要秉持实事求是。信息超载、资讯铺天,我们不想眼睛被遮蔽,不想思考被引偏,那么当别人以为“观点先于事实,情绪重于真相”时,不妨莫急于判断、多听取声音、常问为什么,就能在事实的A面与B面之间选出正确且合理的一面
(图源网络)
公共话语,求真比求快重要,求准比求新重要,求公共利益比求个人得失重要。技术越发展,传播渠道越丰富,传播范围越广阔,话语就越具备公共性,越应该成为“责任话语”。特别是当话语进入网络空间,不只是剩下文字属性和表达属性,更有社会属性、公共属性。应该看到,自媒体不是“自留地”也不是“自嗨圈”,每个发布者、阅读者、评论者都应该有责任意识、底线意识、法律意识。无论是规范自媒体的发展还是营造天朗气清的网络环境,千万别失去了公德心、公理心与公共心,只有持续涵养公共理性、公共价值和公共情怀,才能行稳致远、越走越远。
这正是:自媒发展别小看,事实谣言多纠缠。真相亟待察探勘,公共价值莫断线。
大家晚安!
(文 | 项思田)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人民日报评论

博客主人破茧短视频培训
破茧短视频为你分享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的视频拍摄、剪辑和运营技巧,另有短视频培训学习教程,海量干货助你玩转短视频运营!。
  • 51952 文章总数
  • 4875954访问次数
  • 2205建站天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