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初春,一场疫情打乱了一切有序。人们被迫居家,用网络连接起了每日的工作与生活。很多人第一次深切体验到“虚拟”的触感。
诸多事件时间线在眼前清晰铺开,如同一个个小型的平行时空;事件间没有了逻辑串联,前一秒还在感叹意大利也因新冠封锁全境,下一秒开始对着屏幕上的雪白色小狗咧嘴微笑。
成千上万人接入互联网后,把自己包裹在光怪陆离的媒介之中。日常生活被虚拟的影像填满,人们跟随眼前的光影释放喜怒哀乐,而最真实的生活反倒被渐渐排斥在外。
焦虑与斗争,真实与虚无,是当代人的情绪常态。
我们的生活失焦了。
有多少人还能寻到那些最单纯的欢笑?记得看过一幕视频,上面是两个外卖小哥在荡着秋千等单。这或许是这段时日里,我们被按下暂停键的生活中,一点点美好的插曲。
许多人被这一幕触动了。可是谁又能记起,这曾是自己的童年里,最平凡不过的日常呢。
当虚拟替代了真实,真实便被日渐忘却。
如同那些童年记忆,那些曾真切发生过的事,真实流淌过的时日,被放在了角落里,铺满了尘土。
大人们又找回了童年的样子
偶然间,看到了这样一些温馨治愈的瞬间。
一位老爷爷,坐在卢沟桥边,在唱一首童谣。
这位老爷爷姓何,从小在卢沟桥边玩儿大的,今年80岁了。
他说,这首曲子名字就叫《卢沟桥》。“大概是五几年上小学的时候会唱了《卢沟桥》,年岁太长也记不清是谁教的。”
卢沟桥,卢沟河
卢沟桥上走骆驼
桥上驼铃叮咚响
桥下芦花一片白
桥上狮子数不清
桥下芦花一片白
…
何大爷说,那时候,卢沟桥上真的会走骆驼。骆驼是从门头沟那边过来的,拉的车上载满了煤,进城总是要经过卢沟桥。
“这里的石狮子数也数不清,桥下便是白色的芦苇。...后来,我上着班也是骑着车过卢沟桥,再然后又建了一座桥,也叫卢沟桥,这座桥也不让车走了。”
退休前,何大爷曾是机关单位的司机,他说上班那时候,菜市口和广安门那一片,胡同狭小,上下班时自行车又多,开个小三轮常常堵的走不动路,每天耗在路上的时间很长。
快手上有许多成年人吟唱童谣的剪影。
伊扬,曾经的一代情歌王子,他是80后青春里印象最深的回忆之一。
当他在镜头前唱起童谣的时候,人们被拉到了童年。下面有许多留言说,想起了许多年前坐在大人怀里唱着“小燕子,穿花衣”的自己。
还有一位母亲,在绿树成荫的凉亭下,为自己的女儿唱一首上海童谣。
落雨了,打烊了
小巴辣子开会了
24路电车打弯了
一歇哭,一歇笑
两只眼睛开大炮
一开开到城隍庙
城隍老爷哈哈笑
...
唱完了,她对女儿讲,这是“妈妈在上海读大学的时候学的,好不好玩?”
她的女儿在一旁,冲着她“咯咯咯”地笑着。
北京妈妈安娜,带着女儿去胡同儿里学童谣。
皇城根下的北京胡同儿,民俗文化丰富多样、历史悠久。这些地方流传着许多花样多变的童谣,有些已经被官方采集过,有些还流落在民间。
整整一个下午,安娜和女儿与几十位观众坐在一起,听台上的老爷爷、老奶奶们讲述他们的人生故事,又唱起几十年前的童谣。
大家唱着、笑着,度过了一个难忘又愉快的下午。
刘烨的妻子安娜与他们的女儿
唱童谣的活动,吸引了越来越多人的目光,许多大人们也纷纷加入了进来。下班后,或者周末时,他们坐在镜头前,一本正经地又唱起了儿时的歌。
北京童谣
阳城童谣
或许这些歌给了他们一弯避风港,让他们能暂时褪去生活的重担。虽然短短几小时,但他们能触碰到童年的那种轻松与无虑。
少数民族的孩子们,也唱起了从小唱过的民族童谣。
彝族童谣
哈萨克族童谣
还有一些意义特别的童谣,这些曲子的传唱,是为了传承和保护当地的地域文化。
沪谚又被称为上海谚语,是独属于上海的传统民间口头文学。“在家靠父母,出门靠人缘”,“兄弟团结一条心,门前黄土变成金”...都是来源于沪谚。
如今,沪谚已成为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人们也在全力保护它,正用童谣的方式,把城市的记忆编入孩子们的童年中。
在孩子们的传唱中,一代一代把这些文化传承下去。
曾几何时,我们也和这些孩子一样,处在无忧无虑唱童谣的年纪。但长大是有代价的。因为成年人的头顶,已经没有人再为他们撑伞了。
大人们在生活的风霜下,变为了另一个样子。他们需要消化和背负的东西很多,而拥有的释放空间太少。对于忙碌孤独的现代人来说,童谣成了一剂慰藉。
寻找童谣,寻找童年的回忆
为什么老的童谣没有被传唱?
为什么现在层出不穷的新儿童音乐,听起来似乎缺少了灵魂?
带着这样的疑问,音乐人小河一直在做着一项“寻谣”的事情。两年多来,小河和他的团队走过很多次老社区、公园、乡村。
他们请年长的爷爷奶奶们,唱起他们记忆中的童谣,也会听一听老人讲述他们记忆中的故事。
小河说,有时候他们仅仅是和爷爷奶奶们稍微聊了几句,老人们便会敞开心扉。
年轻人们大多忙着赚钱,忙着工作,很少有大把的时间守在老人身边,耐心地陪他们聊天说话。老人们确实太孤单了。
绍兴童谣传承人董百根爷爷,为寻谣者们表演了一段《兰花》。
小河一行人还寻到了杭州童谣的传承人,梁爷爷。梁爷爷为大家唱了一首《秋柳》,这是他在9岁的时候,学到的一首童谣。
这首童谣,不仅仅是一首歌,更是一个老人的一段记忆,一座城市的一段已泛黄的旧时光。
堤边柳,到秋天,叶乱飘
叶落尽,只剩得,细枝条
想当日,绿茵茵,春光好
今日里,冷清清,秋色老
风凄凄,雨凄凄
君不见,眼前景已全非
一思量,一回首,不胜悲
...
梁爷爷把《秋柳》教给了今年也是9岁的贝壳和Apple。这一个下午,两位小朋友站在台前,为大家表演了这首童谣。
旋律流淌中,时间变得慢了起来。
如果在外漂泊累了,回到童谣的避风港中小憩一会儿吧,哪怕只有一个晚上。
这里不仅有治愈的旋律、童年的记忆,还有被我们搁置遗忘了的生活的诗意与美好。
点击二维码,回到属于你的避风港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凤凰WEEKLY

- 上一篇: 在快手上复出的2万中国手艺人
- 下一篇: 快手战斗一周年,周杰伦是最大战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