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的时候,我在同一个群里至少看到有5个人分享同一部视频——《看见》。
当看到视频封面“巨魔蘸酱”那张怪脸的时候,我还以为这“又”是一出搞怪视频。
然而,看完这个只有3分28秒的视频后,我不仅没有笑,倒是有点想哭。
没想到,奥利给大叔抒情起来,还怪感人的!
看过B站那部《后浪》的同学,对这部视频应该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你的感觉没错,《看见》几乎是明目张胆赤裸裸地“抄袭”《后浪》。
它甚至连名字都是抄的。
从舞台到内容,几乎每个画面、每个台词《看见》都在针对《后浪》。
除了人物和个别字体不大一样之外,形式上几乎是一模一样。
你要说不是故意的,打死老王我都不信!
何冰的台词儿功底,肯定要比奥利给大叔要强多了。
包括长相上面,慈眉善目的老何也是远远胜出。
“巨魔蘸酱”那张脸,看着都有点面目狰狞了!
然而,《看见》却用奥利给大叔这种平凡而又屌丝的声音,完败更加高端、大气的《后浪》。
为《看见》叫好的人,比骂《后浪》的人还多。
可想而知这部视频有多受欢迎。
很简单。
相比起《后浪》里年轻人们精致的生活,《看见》里普通人的奋斗和努力,让更多的人感同身受。
洋葱之前也分析过,后浪之所以被那么多人反感,是因为它素材选取有问题。
只是聚焦于上层那一小部分生活优渥的“精英”,这让那些生活在底层,无缘视频中那种美丽而又富足生活的“屌丝们”,有种“被代表”、被剥削了声音的愤怒。
30年前,陈佩斯在央视舞台上怒吼了一句——配角就只配露半个脸吗?
30年后,看完后浪的同学们也在喊——老子连半张脸都不配露吗?
这里要多说一句,虽然《后浪》被人骂的不轻,但我仍然认为它是个很棒的片子。
它展示了一个不同的世界,让人知道生活还可以活成这个样子,人生还可以这么酷。
它激励人们要有一颗不甘平凡的心,要趁着年轻去追梦。
当然,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很多人并不认为这是一种激励,他们从中感受到的是:只有高消费才配获得幸福……
有网友说:“其实后浪并没有错,只是它是给精英年轻人看的,但是被上升到了一个它不应该有的高度。
大多数年轻人其实根本浪不起来,他们只能在深深的海底,负责承接着后浪。”
没错,无人机、手办、跳伞、潜水……
这种生活只属于一小部分人,离更多的年轻人太远。
除了一部分社会精英会对这些内容有感觉之外,更多的人看完后浪,只会觉得尴尬。
何冰慷慨激昂的演讲,在更多的后浪们眼里看着,就像强行打鸡血,这正好是后浪们最反感的。
更多的后浪们,其实都是普通人,他们承担着学习的压力,在生活中挣扎努力。
办公室普通职员、卡车司机、快递员、电力工人、装卸工……
他们的生活虽然平凡,但是仍然伟大。
《后浪》中缺少的,正是《看见》展示给我们的。
洋葱个人觉得,《看见》和《后浪》两个片子都很棒,两者不一定要对立,它们可以互为补充,给我们展示同一个世界的不同角度。
你说快手致敬也好,说它抄袭也好,总之,这次它成功地改变了我们的认知。
一直以来,大家对快手里那些炒作不择手段无下限的人很反感,连带着对快手这个平台都很反感。
但是我们也忽略了,在这个平台上还有很多真实的创作者。
抱着孩子的老人,认真化妆的戏剧演员,丰收的农民……
他们用镜头,记录着普通人的生活。
他们的笑容,也感染这镜头前的观众。
《看见》最感人的地方是,让每一个普通的人、每一个平凡的职业都可以出镜展示。
这是一种尊重。
你甚至可以在这部只有三分钟的片子里,看到自己的生活。
这种发自内心的共鸣,显然是《后浪》所不具备的。
一个模仿的视频,能超越原作,很不容易了。
《看见》的陈述者,没有请名人,起码对于奥利给大叔来说,他还算不上明星,只能算个黑不溜秋的网红。
一个出身卑微的人,原本被互联网当做笑话。
然而真正了解他的故事以后,越来越多的人被他的精神感动。
这样一个浑身充满屌丝气息的“怪人”,穿上中山装,慷慨激昂的样子,莫名的让人热血沸腾。
奥利给大叔的演讲太有感染力了,绝对为《看见》加了不少分!
《看见》这个视频的成功之处在于,它没有教我们做什么、或者怎么做。
而是告诉我们:
普通人的生活,一样精彩,一样伟大!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洋葱往事

- 上一篇: 10分钟快手便当,同事追着要方子
- 下一篇: 快手为何舍“拼多多”而取“京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