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主讲人
郑晓蕙,现任华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教育学会生物学教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全国教育类核心期刊《生物学教学》副主编。近年来,主持教育部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等项目;主编本科、研究生教材5部,在CSSCI及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数十篇。
课程视频
REC
课程讲义
多机位教学视频拍摄
的经验分享
各位同学好,在这特殊的时期,许多在线课程为我们停课不停学提供了非常重要的网络学习资源,网课制作最近也成了朋友圈中的热点话题。
记得14年,我和我的研究生也曾建设过一门网络课程“中学生物学教学设计”,当初我们自编、自导、自拍、自演,在建设中,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其中关于“多机位拍摄教学视频”的一些经验和体会。
用多机位拍摄教学视频的前期准备非常重要。第一个准备工作就是机位的布局:当初我们用了三个机位。1号和2号为固定机位,一般位于教室后方。1号机尽量减少镜头的移动,主要以小全景和中景来摄取教师和部分学生的画面,用于表现整个课堂气氛;2号机主要对教师进行跟拍,除了上课开始时以大全景进入外,其余时间主要用近景来拍摄主讲教师,拉近主讲教师和观众的距离;3号为移动机位,位于教室的前侧,主要拍摄课堂细节、师生互动和学生特写。为了避免镜头中出现摄像人员,三个机位相互间均应处在盲区内。
第二个工作是音频信号的采集。视频拍摄需要两个无线麦克风。一个麦克风别在讲课教师身上,用于录制教师声音;另一个麦克风用于录制学生发言时的声音,发言前由教师递给学生。
还有一个准备也很重要,就是要准备一块场记板,板的一端可以开合,拍下时发出清脆的响声,“啪”的这一声音同时被三台摄像机和多媒体录播系统记录下来。这一“声音标签”对后期剪辑的“多轨同步”非常重要。
另外,为了便于后期制作,一堂课的拍摄尽量不要中途停机,多个机位更要注意相互的协调和配合。在这方面我们是走过弯路的,例如,当教师提出问题后,由于不能把握即将发言学生所在的位置,三个机位的镜头都开始移动和调整,这就导致后期剪辑时,该时刻有可能没有合适的镜头可用。在之后的拍摄中我们做了改进:当教师提问后,1号机保持小全景不动,2号机紧跟教师走动,3号机暂时保持原镜头不动,待教师指定发言学生后,快速将镜头对准发言的学生,以此确保后期制作时,始终都有可用的画面。针对这样一个看似小小的问题,担任摄像的三位研究生经过多次的操练、配合,才逐渐达成了默契。因此,多机位视频拍摄需要团队的高度默契与合作。
刚才,和大家分享了在网络课程建设中多机位拍摄教学视频的一些体会。我们也将经验进行了总结,并发表在《现代教育技术》和《课程教材教法》等杂志上,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到网上查阅相关的文章。谢谢!
● 往期回顾●
? end ?
编辑 | 王淼
视频制作 | 教育信息技术学系壹幕工作室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