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短视频综合 > 正文

所谓财经UP违约对哔哩哔哩是重大利好

2020-07-10 20:57:54 暂无评论 短视频综合

陌生的你好,我是尤子缘。

 

这几天,几位热心粉丝告诉我,一个所谓财经UP退出了哔哩哔哩,希望我可以聊一下这个事情。

 

我想,这个人不值一提,何况肯定会有很多人说这个事情。但是,一位粉丝摆出楚楚可怜的样子,说还是想听我拍脑袋,我就不行了。

 

没办法,我这个人吃软不吃硬,皮比较薄。

 

想想最近几期都是在消遣美国,比较沉重,正好这次就换换口味。

 

好,那么这期,我就应粉丝要求,乱谈一下,一个所谓财经UP退出哔哩哔哩,会造成什么影响。

 

我开门见山,直接给出结论,也就是我的标题:所谓财经UP单方面违约对哔哩哔哩是重大利好。

 

我先声明,我不是什么财经UP,我是全网唯一的乱谈UP,老粉都知道。

 

我很希望,但我不认识任何哔哩哔哩内部人员,所以具体的事情经过,双方互相发声明再互相回应之类的,我都是和大家一样通过公开渠道获悉。

 

虽然双方披露的信息不多,但其实稍微有点常识、会点拍脑袋的人,对于孰是孰非应该很清楚了。不过,这个不是重点,我在这里就不剧透了,留给专业的法律人士去科普,反正顶多也就是一个普通的民事纠纷。

 

作为一个怪叔叔,我的重点,是这次要好好安慰一下哔哩哔哩娘,毕竟你们在字里行间还是显得有一点点委屈的,我很心疼。

 

如果觉得我这个视频有点道理的话,建议你们下次召开员工大会的时候在大礼堂循环播放,让更多的哔哩哔哩小娘和小伙得到点慰藉。

 

当然,还是老规矩,分析仅供娱乐,无任何参考价值,千万不要以我为准。

 

就像美国解体对某大国一样,所谓财经UP单方面违约,对哔哩哔哩是有百利而无一害。

 

所以,为这件事情,哔哩哔哩娘们不要再梨花带雨了,而应该仰天长笑,击掌相庆。

 

为什么呢?

 

老样子,我开始运用我原创的方法论,拍脑袋大法。

 

我拍个脑袋,从二个层面来剖析。

 

第一层面,所谓财经UP的人设和视频的可信性。

 

我在四个月前,发过一期视频,标题是,近期一些所谓财经UP迅速蹿红的真正原因之猜想。

 

视频中,我在全网首次以曾经的亲身职业经验,对这个所谓财经UP的人设和视频的可信性提出了质疑。

 

我是在去年十月,第一次在首页看到这个所谓财经UP的视频,内容是关于金融行业概览。

 

视频一放,开头有一句话,我很认同,他说:哔哩哔哩的财经视频太差了。

 

但是马上就不对了,感觉后面不用看下去了。

 

为什么呢?

 

主要有两个可疑点。

 

第一点,中国没有投资银行。

 

这个人在视频中不断强调自己是做投行的。但是据我所知,中国并没有投行啊,只有券商和公募基金。我之前在工作上遇到的相关人士,多数都会自称是券商的,或者基金的。有的券商的会说自己是卖方的,公募基金的会说自己是买方的,就没有一个是自称投行的,包括中金公司和中信证券这样的头部券商。

 

私募基金和信托就更不会自称投行了。

 

我刚回国的时候,没有一家券商是有投行部这个部门的。据说现在很多券商都设立了投行部,但是以部门或业务自称也很奇怪。

 

以前券商有研究所,资本市场各种部门的时候,对内对外都从来没听人自称是做研究所的,或是做大保荐的。

 

这就相当于你和一个医生相亲,你问人家是做什么的。人家没有不假思索地回答“医生”两字,而是和你说,他是妇科的。

 

不信,你可以去找十个妇科医生来问问,看看有多少人会回答你是妇科,而不是医生。

 

一个不可信的人设,做出来的视频,能有多少可信性呢?

 

第二点,视频标题极不严谨,标点错用。

 

这个人的早期视频有一期说当红女星的,标题在结尾的半括号“【”前明显多了一个突兀的“,”。

 

再对应这个人开口闭口投行,这就显得非常讽刺。

 

为什么呢?

 

因为就我的从业经历来说,其他行业的人可能不了解,国外的投行和国内的券商对于对外出具的报告,无论是Word、Excel还是PPT,都是极其严谨的,甚至严谨到变态。

 

必须都用公司的模板,外加对所有字体、图表、标点符号的颜色、格式、大小都有严格的规定。我当年写报告的很大一部分精力都是在核对格式,如果稍有不慎,一根小线没有对齐,就会被审阅的领导退回来。

 

报告标题更不用说了,这是一份报告的门面,重中之重。虽然没几个字,也是要花很多时间想的。

 

这个人的行为,就相当于一家上市公司发布的招股说明书的封面标题上多了一个逗号。

 

如果这样的事情发生,那么这份招股书的出具机构,也就是这家公司的主承销商及上市推荐人的专业性会变成一个超级大笑话,搞不好还会波及副主承销和分销商。这是非常低级的一个错误。

 

如果这个人真是他所号称的投行出来的话,这样的工作态度,很可能已经被开除了。

 

好,如果说这只是一次疏忽,要求不能太严格。那这期后面的后面那期,怎么又多了个逗号?

 

同样的错误,很快发生了第二次,再怎么说,也说不过去了吧。

 

其它的可疑点还有很多,但是光从刚刚说的二点就可以见微知著,这个所谓财经UP的人设和视频没有任何的可信性。

 

可能很多人觉得,他们没有专业的行业经验,是很难看出破绽的。

 

可是我想说,其实也不需要什么专业知识,用基本常识,再加拍个脑袋,也可以看出点端倪。

 

比如一个号称收入是九亿牛的行业大牛,怎么会有时间和动力来做“科普”视频。

 

一个行业失败者,沦落到在这里做视频,才是正常的。

 

不过,这其实也没什么,毕竟在网络上,乃至现实中,美化的人设随处可见,甚至虚构的人设都大行其道。

 

但是后来发生的事情就看不懂了。

 

这就是接下来要说的。

 

第二层面,究竟是所谓财经UP成就了哔哩哔哩,还是哔哩哔哩成就了所谓财经UP。

 

我刚看到的时候,这人好像是二万粉丝,发了二个视频,做了不到一个月。

 

后面的事情,大家都看到了,这个人三个月粉丝做到一百万,现在是三百多万。

 

这次爆出来的,是双方对于近期深度合作协议的纠纷。但是,我相信,早在这个人发第一个视频开始,双方就已经开始有接触了,甚至,在这个人发视频之前,就已经有过沟通。

 

为什么呢?

 

因为,这个人,在一万粉丝的时候就被推送给我,然后次次推送,次次热门。

 

这很奇怪,因为我从来没搜过关于财经的东西。如果我要获取什么财经资讯,直接就在Bloomberg搜了,然后自己拍拍脑袋,就可以了,哪个从业人员会想到来哔哩哔哩看财经。

 

而且,这个人不单单推送给我,是推送给所有人。

 

这对于新人UP来说,是很罕见的。你可能一次视频踩准算法,百万播放量,也可能二次视频甚至三次视频,但绝不可能次次踩准。

 

这不是流量扶持,是什么?

 

我知道有很多人觉得这个人的内容好得不得了,但是我觉得就算靠内容,也火得太夸张了。

 

我看到很多其他几十万粉丝的UP,基本都有瓶颈期。而这个人在没什么粉丝、只有四、五个视频的情况下,很轻松地就达到百万粉丝,然后二百万,然后三百万。这就很不可思议了。

 

如果没有流量扶持,正常的情况是什么样呢?

 

我知道有个UP,二年前就做了几个美国投资银行题材电影的观后感,以亲身经历剖析过次贷危机。

 

发出来有多少播放量呢?

 

三位数。

 

这个UP有多少粉丝呢?

 

第一年,几千。第二年,一万。第三年,二万。

 

他做了多少原创视频呢?

 

包括被撤下的,一共一百多个。文案加起来,一百多万字。

 

所以,我开始就估计,那个所谓财经UP是平台扶持的,那就没什么好说的,毕竟这是一个正常的商业行为。就算局外人再看不惯,也只能尊重平台的品味。

 

毕竟人家的地盘,当然是人家说的算。

 

果然,这个所谓财经UP还得了哔哩哔哩2019年度新人奖。

 

这不是流量扶持,是什么?

 

所以,这个事情很明显,根本就是哔哩哔哩成就了所谓财经UP,而不是所谓财经UP成就了哔哩哔哩。

 

好,搞清楚了以上二点,现在我们可以回到最初的问题:这个被平台扶持起来的不可信的所谓财经UP单方面违约了,对哔哩哔哩意味着什么呢?

 

当然是重大利好啊!

 

具体来说,主要有两个重大利好。

 

第一个重大利好是,既然,这个所谓财经UP的人设和视频无任何可信性,那么他的离去,乃至平台和他划清界限,对平台就没有任何新的损失,反而是止损。

 

从商业角度上来看,不要以为这个所谓财经UP的变现能力有多强。

 

最搞笑的是,这个所谓财经UP在视频里开口闭口资本,其实他完全不懂资本,应该是根本没见过资本。

 

为什么呢?

 

因为资本的眼中只有利益,往往是最精明的。想必这个所谓财经UP一定以为他坐拥三百万粉丝,已经可以有资格去变现了。

 

某虽不才,但通过职业经历也了解过,如果一家互联网企业要跑去纳斯达克上市,那么它的表面数据是最没用的。

 

每一家投资银行都会建立自己的估值模型。他们会从后台数据抓取他们认为和变现最相关的因子,初衷就是剔除一切虚假和无效的流量。不过,每一种因子都是商业机密,外人是无法获知的。

 

我见过很多中国互联网公司开头信心满满,最后都被搞得心灰意冷,因为自我估值和资本市场估值差了十万八千里,根本就上不了市。

 

这一种先进的估值方法,被很多国内资本效仿,成了低配版,有时候被用在估值网红身上。

 

最关键的是,别的唱歌跳舞和美妆带货的憨憨网红也就算了,这个以知名财经UP自我标榜的人跑去和任何私募谈,恐怕连MD董事总经理都见不到。

 

为什么呢?

 

因为,接待的私募小朋友一看他开口闭口投行,怕是要笑掉大牙,哪还敢引荐给老板。

 

一个所谓财经UP连中国没有投行这点基本常识都没有,不是在搞笑吗,完全名不副实。

 

可以说,如果真有哪个所谓资本看上这种所谓财经UP,那它就是一个冤大头、名副其实的接盘侠。

 

这样类似的名不副实的所谓头部UP还有很多,最好他们都走走光,走光了对哔哩哔哩是天大的好事。

 

第二个重大利好是,既然,是哔哩哔哩成就了所谓财经UP,而不是所谓财经UP成就了哔哩哔哩,那么哔哩哔哩就可以把错配的资源腾出来扶持其他真正值得的UP,从而真正达到互相成就。

 

我之前有一期视频乱谈过,哔哩哔哩如何成为世界第一视频平台。

 

我始终相信,哔哩哔哩能够成为世界第一。

 

为什么呢?

 

因为和其它所有平台相比,哔哩哔哩有着最多、最真挚的用户。

 

这也是为什么,虽然粉丝和播放量都少得可怜,我还是坚持在这里首发视频的原因。

 

为什么那个所谓财经UP会在那么短时间内收获那么多粉丝?

 

归根结底,这离不开哔哩哔哩的扶持,也离不开用户对于哔哩哔哩的信任。

 

我相信,哔哩哔哩的用户是最愿意为好内容喝彩的。只不过,对于那个所谓财经UP的真实水平,平台和用户都被蒙在鼓里了。

 

这个世界上,存在一个很大的误解,就是,很多人总是认为是自己成就了平台,而不是平台成就了他们。

 

可事实是,很多人一旦离开平台后,什么都不是。

 

你在平台的时候,无数人巴结你,讨好你,并不是因为你长得特别帅,或者能力特别强,而只是因为你在这个平台,你在那个位置上。

 

就像你在大企业的采购部,哪怕只是个小头头,供应商都会请你吃饭,给你送见面礼,带你去MODU,带你去凯X国际,给你安排他们最好看的销售助理坐你旁边,或者当场帮你叫PR。等你喝吐了,帮你安排辆奥迪A8送你回去,或者隔壁半岛酒店帮你开个房休息。

 

他们为什么这么做呢?

 

为的,就是你手中的那点权力。

 

当有一天,你不在这个平台了,往常秒回你的人微信都不回了,你才会明白,离开了平台,你什么都不是。

 

一个成语,人走茶凉,说的就是这个。

 

所以,哔哩哔哩作为一个无比独特的平台,大可自信点。

 

你捧着金饭碗,何必去羡慕别人手里的垃圾。

 

你自己明明是西甲,何必惧怕某超来挖球员。你要做的,只是扶持从巴甲来的内马尔。

 

那个所谓财经UP之后,你们不是捧了一个听都没听过的教授吗。不是短短几天就破百万粉丝,刷新了记录吗。

 

信不信,如果没有你们的扶持和曝光,那个教授自己干做一年都破不了十万粉丝。

 

我之前说过,哔哩哔哩要成为世界第一,只要做到上善若水。而要做到上善若水,只要分辨得出内容的优劣,扶持应该扶持的人,不扶持不应该扶持的人,就可以了。

 

什么是好的内容呢?

 

那就必须是,富有原创精神的沁人心脾的作品。

 

流量真的很重要吗?

 

即使是普通人,要博取流量也是一件很简单的事。一个人今天晚上去TAXX门口裸奔,他肯定就是今天最大的流量。

 

问题是,捧红这样的人,有什么意义吗?

 

很多时候,机会成本是最大的成本。

 

如果哔哩哔哩真想好好搞活知识区,就不要去扶持那些光环一大堆的所谓成功人士或权威。你难道没发现,他们要么只会故弄玄虚,要么只会泛泛而谈,次次视频内容都是换汤不换药,味同嚼蜡。

 

你真正应该关注的,是那些行业失败者。

 

为什么呢?

 

因为,如果你稍微有点阅历,你会知道,光环越大越多的人,往往越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其实,你只要问你自己一个问题,真正厉害的人,会有精力来免费做视频吗?

 

真正愿意输出一些自己的观点,也真正有本事的人往往是那些行业失败者。

 

如果你喜欢踢球,你就会明白我在说什么。

 

不要说中超了,就说中乙,不要说主力了,任何一个中乙球队预备队的替补球员,在职业赛场都是个妥妥的小透明,但是在任何野球场都是球霸般的存在。

 

只要他在场上,无论你在什么校园队、业余队踢得再好,哪怕得过全国第一,也一秒都摸不到球。只要他在,球场上就是一个人在踢,二十一个人在陪练。

 

好,那么由此及彼,如果有这样的人出现在哔哩哔哩,又富有原创精神,那就不得了了。

 

什么是原创精神呢?

 

就是有真正原创内容,小到词汇,大到思维,都有能力开创新格局。

 

当有这样一个人出现在哔哩哔哩的时候,如果哔哩哔哩能够关注到他,就算以扶持别人力度的百分之一来扶持,哪怕他现在就五万多粉丝,信不信,一年后就五百万粉丝,三年后五千万。

 

这种人,是极其罕见的、可以一己之力成就一个平台的人。

 

其实,缺乏真正好的原创内容,不是单单哔哩哔哩一家的痛点,其它国内平台,乃至全社会都半斤八两。这是一个系统性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核心原因是不可描述的。

 

就拿我在哔哩哔哩评论、弹幕中看到的几个词来说,也可见一斑。

 

最近,我看到很多人喜欢在评论里称呼一些专家、教授为大佬。

 

我看了,感到很无奈,我心想,几十年过去了,怎么火的还是我小时候就留意到的词汇。

 

很多津津乐道“大佬”的人肯定不知道它最早的出处,也不知道它的真正含义。

 

我读初中的时候,由于学校是市重点,风气比较好,我是班里唯一看过香港电影《古惑仔》的。当时根本没电脑,更没iPad,我是偷偷买的VCD,回到家里藏起来,趁爸妈不在,再用影碟机放的。

 

第一集里面,陈浩南和山鸡刚出道,还没上位,他们看到B哥的时候毕恭毕敬,用广东话叫他“大佬”,后来他们的大佬被吴镇宇演的另一个大佬,靓坤弄死了。

 

这是我第一次听到“大佬”这种说法,就是黑社会老大的意思,正常人根本不会这么称呼人,当时除了我,周围也没其他人知道这种叫法。

 

我相信,现在很多人不知道,这是“大佬”的最早出处。

 

据说在很多其他地方,《古惑仔》毁了整整一代人,很多小伙子看了以后,热血沸腾,感觉读书完全没用,还不如去砍人博出位,然后,就没然后了。

 

我由于从小体育无能,手无缚鸡之力,所以心有余而力不足,只好乖乖地继续做老实人。

 

同样的,还有“撩妹”这个词。

 

同样的,几十年前,我读初中的时候,有一次我听到我姐姐在电话的时候提到什么“撩菜”,当然,说的都是上海话。

 

我问姐姐,撩菜啥意思啊。她说,你这个小朋友,不要多问。

 

几年后,我也学着她去复兴公园Richy酒吧和钱柜玩之后,她才告诉我,撩菜就是追小姑娘的意思。

 

我这个人天生喜欢思考,我在想,为什么追小姑娘要叫撩菜呢,我想着想着拍了个脑袋,得出结论:撩大概就是撩裙子的意思。但是不敢找姐姐求证。

 

我还问姐姐,那追帅哥是什么呀。她说,叫撩汤。

 

我一听,汤里有菜,菜里有汤,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如胶似漆,形容得好到位,不知道是哪位大神发明的。

 

我相信,现在很多人不知道,这是“撩妹”的最早出处。

 

我不懂,为什么几十年过去了,原创精神越来越少呢?

 

直到有一天,有个人,他脑中灵光闪现,发明了一个量化模型公式,并运用它预测美国解体时间,精确到了年份。

 

虽然他不受待见,但他还是第一时间公布了他的研究成果,首发在了哔哩哔哩。

 

不要说中国了,哪怕是全世界最顶尖学府的政治、历史、国际关系专业的教授都没有做到过。

 

我想到最近哔哩哔哩最流行那个表情:你细品。

 

瞬间,我又惊讶地意识到,同样的那个人,在两年前,把他人生的第一个视频发在了哔哩哔哩,标题是细品电影。

 

我相信,当时除了他,没有任何其他人,把这两个字作为标题和标识,发了几十个视频。

 

这是不是巧合,你可以细品一下。

 

我是尤子缘,感谢观看。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尤子缘

猜你喜欢

博客主人破茧短视频培训
破茧短视频为你分享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的视频拍摄、剪辑和运营技巧,另有短视频培训学习教程,海量干货助你玩转短视频运营!。
  • 51952 文章总数
  • 4875910访问次数
  • 2205建站天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