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短视频综合 > 正文

我们早在自媒体上摆好多年的地摊了

2020-12-12 16:32:43 暂无评论 短视频综合

illustration by kate pugsley

 

提到地摊,我倒想起总理前两天视察时说的一番话。


“当年知青返城,一个‘大碗茶’解决多少就业问题啊!”


80年代初改革开放,小商小贩曾红极一时,许多脑子灵活些、路子活络些、胆子厚实些的人下海做起小生意,收入不知比那些端着铁饭碗的体制人高去哪里了。因此彼时有句俗语:“造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


一门小买卖,解决多少年轻人的就业啊。


这可不像极了,前两年火热的自媒体吗?

 


时光倒转上三五年,那会儿的京城大小写字楼,可比如今的夜市闹腾多了。


每天都有无数的媒体公司、文化公司、传播公司成立,一个20出头的年轻人,手里捏着冒热气的煎饼果子,一边埋头嚼着一边从你身旁匆匆走过——嘘,那可是大人物,说不定就是昨个儿刚搬进来“xx文化”公司的CEO呢。


当然,见惯大世面的人,不会被轻易唬住。所谓“xx文化”,其实也就是个草台班子。无意中写过两篇10万+爆文,红了,拉上两三个在校大学生,一个是文字总监,一个是商务总监,自己身兼CEO与CFO两职,这公司架子便搭起来了。


彼时北京朝阳区的秋风一起,随意刮下来两片树叶,便能砸中五个文化公司的老总。


月租四五千的小区里,几个大学生埋头苦干一宿,排版,推送,随后,忐忑不安地盯着阅读数据,若是蹭蹭上涨,那就皆大欢喜;若是纹丝不动,那便如丧考妣;若一夜醒来有幸突破10万+,不得了,金灿灿的康庄大道便在眼前徐徐展开了。

 


我曾目睹过这一阵自媒体的火爆。


一位出身农村的姑娘,15年踩上自媒体的热潮,开办公众号,17年便在大望路热热闹闹组建了自己的工作室,鼎盛时麾下七八人,还有专门负责做饭的阿姨。去年,人在北京购了房,从此也算在这大都市里扎下了根。


一个97年的大学在校小姑娘,16年的某天受了些刺激,愤而写下一篇攻击天下臭男人的檄文,不想一炮而红,从此走上自媒体的不归路。据说两年后,在自己生日时,大手笔转账去200万向妈妈道谢。


且不说咪蒙这样的个中佼佼者,那些年,自媒体可真解决了不少年轻人的就业问题。


你身无所长?你不是名校毕业?你没个牛气冲冲的爹娘?你生得平平无奇甚至可以说有些不堪入目?没关系,只要你有点子,肯熬夜,知道读者们的死穴何在,买台3000块的小米笔记本——就能在北京找到工作,说不定还能发家致富!


买不起也没关系,既然都挂着“xx传播文化公司”的名头了,这点必要的办公成本,老板还是付得起的。



多少追梦的年轻人来了北京。他们毕业于某个不知名城市的二本,他们不怎么善于和社会打交道,他们的大学时光大多奉献给了微博和各类论坛,他们脸上带着痘印,他们穿着有些土气,他们普通话夹着浓浓的地方口音——你多看他两眼,他脸便红了。


怎么看,也就是个月入三千的底层社畜后备军。


但有人偷偷提醒你:他啊,前几天才写出了那啥阅读百万的文章,听说人现在一条广告有小十万呢。


别惊讶,这是我在17年底,参加一场自媒体公司晚会时的情景。

 

如今想来,那场盛宴恍若隔世。


在北京三环的五星级酒店,包下整个一层宴会厅,邀请各类三四线小明星到场助兴,摆了齐齐整整三四十桌宴席的晚会,这盛况到如今怕不会再有了。


在签到大厅里,来来往往的都是年轻面孔。同样是水晶灯下的红酒杯,却完全没有盖茨比电影里的西服、长裙、笑不露齿、觥筹交错。放眼望去,张张都是嫩得和刚剥壳水煮蛋般年轻的面孔。


有人踩着松糕鞋,有人穿着三分牛仔热裤,有人扎着密密麻麻的黑人脏辫,有人眼皮上的假睫毛能当场卸下来当扇子使——大家都很年轻,从五湖四海而来,为了一个共同的自媒体梦想,而相聚在这里。

 


可如今想起来,那跟地摊经济有何区别?


所谓的网络文字工作者,跟从前的文字工作者,能是一回事么?


个中区别,那就跟八九十年代的国营新华书店,和夜市里偷偷摸摸踩着三轮车,叫卖《x南海秘闻》的盗版小贩一般,天壤之别。


所谓的自媒体说到底,不也是网络时代的地摊文学么?


《男人爱不爱你,就看这十种表现》《你的同龄人月入十万,而你还在忧心房贷》《要不是因为这件事,我都不知道x国有多牛批》……这些诸位耳熟能详的标题,和当年人行道旁三轮车的《慈禧太后艳史》《大明后宫秘闻》《中x海不能不说的故事》,有什么两样?



所谓的自媒体,就好像一个三线城市的夜市。20块一件的内衣,10元任选的刻录车载CD,涂满辣椒油的烤鱿鱼,芝麻酱糊一嘴的凉面,秘制骨汤麻辣烫……看着琳琅满目,实则都有一样本质——价格低,质量差,大多生意人,都不过指望着它糊口而已。


不过,对着荷包仍不算鼓实的大多中国人,依然有着致命的吸引力。

 

和大多中国人不太鼓实的荷包一样,不太鼓实的,还有大多中国人的脑子。


要论证一个星系的运转,论证一个文明的兴衰,论证一个政治体制的博弈和优劣,对大多中国人来说,都太难了。


这就跟把夜市上的麻辣烤鱿鱼和米其林五星的海鲜放在他面前一样,在价格的诱惑面前,大多人都会选择前者。


一篇洋洋万字,细细从历史由来分析来的文章,大多人都是看不下去的。就如动辄一顿成千上万的高级晚餐,大多人也是消费不起的一样。


相比那些高高在上的东西,还是夜市来得平易近人多了。



自媒体正是一个平易近人的夜市。把夫妻关系简易成为对立的田园女权,把事业失败简易成为贫富对立的阶级关系,把错综复杂的国际博弈简易成为民族对立……多么简单清晰,多么一目了然,哪怕只有小学文化水平,识得汉字便能看懂——啃不下那些知名学者耗费毕生精力写出来的大部头,闲来翻翻手机,便有一种天下大事难逃法眼的感觉,岂不美哉?


难以否认的是,这文化夜市的生意的确一度很好。就像小夜市上的麻辣烫和烤冷面一样,便宜,但是管饱。


有无数人批判这文化夜市的低俗、下流和没营养,就像那些卫生专家曾批判地摊小吃的地沟油、过量味精香料和无证经营一样,确实上不得台面,但胜在物美价廉——人民群众喜闻乐见,你能奈他何?

 

人民群众拿他无可奈何,但不意味着暴力机构就毫无办法。


要禁绝这些人行道上无证经营的地摊商家,不过就是一纸行政命令的事情。


就像那些严惩无证经营摆摊的命令一样,在经历过烈火烹油般繁盛过后的自媒体,也曾遭受过暴风雪般冷酷的打击。


无数的自媒体大户在一夜之间崛起,又在一夜之间陨落。曾有无数人怀抱着一夜暴富的梦想,潮水般地涌入自媒体这块花田,但不知说了什么不可言语的东西,一觉醒来,发现自己炸号了。



就跟曾被城管驱逐的地摊商贩一样。比如王x四,只能打一枪换一个地方。


这些自媒体地摊看着不入流,贩卖的无非就是大家的笑点、哭点、痛点、G点,但也曾吸纳过大量的就业人群,为拉动GDP作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


不过风水轮流转。曾经被追得抱头鼠窜的地摊,谁能想到,会在2020年的初夏迎来全民追捧的春天呢?


我们自媒体地摊客也要积极乐观向上一些。挺下去,写下去,说不定哪日天气暖了,也还能迎来自媒体夜市大繁荣的日子。

 


▼ ▼ ▼

点击回顾以往文章

论灯塔的倒掉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姜汁满头

博客主人破茧短视频培训
破茧短视频为你分享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的视频拍摄、剪辑和运营技巧,另有短视频培训学习教程,海量干货助你玩转短视频运营!。
  • 51952 文章总数
  • 4875954访问次数
  • 2205建站天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