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微信运营 > 正文

信令微信,微信的大规模使用真的会过多占用信令,影响通讯稳

2021-07-12 11:34:27 暂无评论 微信运营

微信微电聊怎么收费

第一、向谁收费?这个关键问题被混淆了
  微信收费这件事,从一个产业内部的讨论问题,升级为一个公众热点事件,可谓“三人成虎”。
  事件的导火索,是政府官员、运营商负责人和腾讯高管在公开场合,就微信的矛盾表态发言。他们的观点各自不同,但都提到了一个敏感的词“收费”。
  他们没有料到的是,他们原本讨论的问题是,腾讯要不要向运营商交费,但媒体与公众却误以为,运营商要逼腾讯向用户收费。
  于是,在舆论传播中,这个被混淆了的概念,激怒了的超过3亿的微信用户,于是骂声铺天盖地,运营商灰头土脸。
  事实真是这样吗?在中国目前的网络环境中,没有谁会傻到向所有用户直接收费,就像腾讯QQ,这么多年没有直接收费,一样能够赢利。只要有了用户,有的是赚钱的办法。自然,运营商也不会傻到去逼腾讯向用户收费。
  但无论如何,当3亿用户的权益被裹胁进入这个漩涡时,整个事件的性质就已经发生了变化。
  第二、用户交了流量费,运营商为什么还要“重复收费”?
  如同前面所说,运营商与微信争执的矛盾焦点,不是用户要不要向腾讯交费,而是腾讯要不要向运营商交费。
  如果是前者,那是一个涉及面巨大的社会问题,而且因为运营商已经向用户收取过流量费,再重复收费是不合理的。但如果是后者,就纯粹只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商业问题,和用户没有直接关系。
  以前,只有运营商能向用户提供打电话、发短信的业务,而且用户要购买移动互联网应用,只能通过运营商交费,所以运营商掌握了客户的付费渠道,因此在流量费之外,运营商可以从移动互联网公司手中拿到一定比例的业务分成。
  这也就是说,在运营商修的路上,只有自己的汽车公司拉客,所以它可以通过交叉补贴,实现总体收入的平衡。
  早期,运营商流量有富余,发展数据业务对收入增长的边际效用明显,所以运营商设定了相对较低的流量费标准,以鼓励用户使用移动互联网。
  虽然流量费不足以盈利,但运营商可以在话音业务、短信业务、以及合作伙伴分成中获得弥补,就像许多报纸和杂志,零售价其实经常比印刷成本还便宜,但可以靠广告来补贴。
  但现在,与其他的互联网产品不同,微信这样的即时通讯业务,不再是运营商的业务补充,而是逐渐能替代彩信、替代短信、甚至未来替代电话,直到成为运营商传统业务的“掘墓人”。
  过去,运营商制定话音业务、短信业务等价格的时候,都是把自己的建网成本、牌照成本与频率成本(这个成本主要是国外运营商)、运营成本等等全部打包在成本之内的。
  但现在,由于微信不用承担网络、牌照、频率等巨大的成本,可以用更便宜的“免费”方式来发展用户,这对运营商将造成致命的打击。
  与此同时,网银和第三方支付的发展,也让移动互联网公司不再被运营商卡住脖子。比如一个手机QQ用户要买个Q币,可以直接用财付通付款,而不用给中国移动结算分成。
  这意味着,运营商原来的“交叉补贴”来源都被掏空了。
  这下问题出来了。微信3亿用户产生了巨大的流量,如果没有补贴,只收取用户的流量费,运营商是反而会亏钱,从而形成了收入越高,亏损越大的“剪刀差”。
  将增加的成本向下游转移,是所有公司都会遵循的基本商业逻辑。所以,运营商找到腾讯,希望由使用了运营商资源的腾讯来埋单。
  第三、为什么中国移动最积极?
  这里还牵扯到一个关键的问题:网间结算。
  早在2010年,我就曾在一篇报道中写过一句话,“自中国互联网普及至今,接入市场大多数的恩怨、沉浮与矛盾,背后都与网间结算有关。围绕这一核心命题的争议之多,矛盾之烈,讨论者之众,远超其他产业问题。”
  在微信事件上,这也是症结之一。
  如同前面故事所讲,中国的网间结算制度,是不论用户如何行为,只要在不同的运营商之间产生流量,都是中国移动要向联通或电信结算费用。这个制度最早是为了用移动业务的高利润,补贴固定网络基础建设,后来结算价格有过多次调整,但大的补贴政策一直没变。
  而微信3亿用户产生的流量,不但给中移动产生了负担,而且因为中国超过90%的服务器和骨干网都掌握在中国联通和电信手中,所以中移动还要为微信的免费再埋一次单。
  虽然,随着网间结算的费用标准不断下降,它对收入的影响越来越小,但在已经出现“剪刀差”的形势下,局部的此消彼长也足以动摇运营商之间的利益格局。
  同时,由于联通和电信用户规模小,且主要使用3G网络,受到冲击较小。中移动用户规模大,且主要使用2G网络,所以网络受到的冲击也最为明显,这也是另一个重要症结。
  所以,在这件事上,最着急的还是中移动,另外两家运营商则要悠闲得多。
  第四、中国移动挖了个坑,结果把自己给坑了?
  事件被激化的另一个原因是,中移动没有直接跟腾讯说,我的成本增加了,撑不住了,所以不得不找你收费,而是遮遮掩掩找借口,结果把自己给坑了。
  中移动的说法是,微信带来的“信令风暴”,正让中国的移动网络越来越堵,甚至有可能网络崩溃。
  这是实话。事实上,这个问题的严重程度,或许比中移动所说的更加严重。但问题是,这跟向腾讯收费有什么关系呢?
  显然没有关系。即使运营商向腾讯收费,也不能阻止用户继续使用微信,“信令风暴”依然还会存在。
  这个逻辑错误,成为了很多人质疑中国移动的重要理由。
  一些运营商内部的朋友的理解是:可能是过去的习惯,让中移动认为,突出强调网络的风险问题,更容易引起政府及公众的重视与担忧,从而获得更多支持。但它忽略的问题是,当这个手段被附加在一个商业目的上的时候,反而会被外界视作给腾讯“扣帽子”,从而起到了与预期截然相反的效果。
  惯性思维不是总能解决问题的。
  第五、如果腾讯“被收费”,用户会不会也“被收费”?
  从经济学上来讲,企业成本增加后,会转嫁给用户,才能保证自身利益不受损。所以从总量来看,如果被收费,腾讯要么降低自己的利润率,要么只能增加向用户的收费。这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逻辑。
  不过,绝大多数的微信用户,是不可能感受到这个变化的。
  中国当前恶劣的互联网竞争环境,决定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还必然处于“伪免费模式”横行天下的局面。
  所谓“伪免费模式”,即向用户提供免费的基础服务,同时销售各种增值服务包,并以用户资源为商品,在其他的环节赚钱,比如广告、流量倒入等。在QQ时代,腾讯的商业模式即是如此,未来微信也不会例外。
  第六、腾讯给监管者出了道两难命题 ?
  腾讯是怎么应对这件事的?
  中移动下错棋,让腾讯获得了3亿用户的舆论支持,但这并不能解决问题。只要腾讯的服务器还在运营商的机房里,还使用着运营商的网络,它就始终不能真正脱离运营商而生存。即使再强大的鲨鱼,依然离不开基础网络这片海水。
  所以,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马化腾提出,开放网络建设。
  这是直击底线的一着,但也给监管层出了难题。如果开放网络建设,整个国家的信息通信产业结构就可能受到冲击,国防、安全等重要领域也会面临更大风险;但如果不开放,移动互联网公司就可以名正言顺地越过运营商,以“免费的午餐”一寸一寸摧毁运营商的防线。

微信行程卡输入手机号点了没有反应是怎么回事需要输入手机号这一栏点不开?

通信大数据行程卡
通信大数据行程卡,是由中国信通院联合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三家基础电信企业利用手机“信令数据”,通过用户手机所处的基站位置获取[1],为全国16亿手机用户免费提供的查询服务,手机用户可通过服务,查询本人前14天到过的所有地市信息。[2][3]
截至2020年3月25日,累计查询量已超过4.5亿次。[2]
中文名
通信大数据行程卡
别名
行程健康码
类型
查询服务
快速
导航
技术原理查询结果规则发展历史
服务介绍
“通信大数据行程卡”是由中国通信通院联合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三家基础电信企业手机“信令数据”,通过用户手机所处的基站位置获取[1] 为全国16亿手机用户免费提供的查询服务,是对此前通过短信查询行程的服务升级。
“通信大数据行程卡”基于电信大数据,由三大运营商统一提供接口,仅须填写手机号、验证码并确认本人授权,无须填写身份证号、家庭住址,不收集其他个人信息,操作上更为简便和安全,充分保护用户隐私。
技术原理
“通信大数据行程卡”分析的是 “手机信令数据” ,通过用户手机所处的基站位置获取,信令数据的采集、传输和处理过程自动化,有严格的安全隐私保障机制,查询结果实时可得、方便快捷。“通信大数据行程卡”的数据可以全国通用,真正做到全国一张网全面覆盖,还可以查询到本人国内手机号的国际行程。这些在确保用户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将会为疫情防控、复工复产、道路通行、出入境等方面提供科学精准的技术支撑。[1]
行程卡提供的位置查询服务数据来源是 “手机信令数据” ,通过用户手机所处的基站位置获取。为确保通信连续、实现覆盖无盲区,提供更好的通信服务质量,行政区划交界处的两地基站信号可能会交叉覆盖,造成结果的偏差。如果用户居住在靠近城市边界的位置,或者长途自驾、乘坐火车等就有可能出现这种情况

注册微信让一直发短信,打电话发短信的号是空号?

方法/步骤:

  点击手机桌面的微信图标来运行它,运行之后,点击“注册”选项,然后在打开的‘填写手机号’页面中填入'昵称、手机号、密码'之后点击“注册”按钮。

  点击“注册”之后,会出现一个‘微信隐私保护指引’页面,这个页面中描述的是关于隐私的相关信息,然后点击右下角的“同意”按钮。

  然后会来到一个“安全校验”的页面,点击页面中的“开始”按钮,然后将页面中的拼图拖动它,来完成这个拼图。

  完成拼图之后,来到一个‘安全校验’页面,要通过符合微信官方给出的要求的微信用户的验证才能进行下一步,若是不方便扫描,也可以点击左下角的‘不方便扫描?’来通过别的方式验证。

  当符合要求的微信用户帮你完成了安全校验之后,还需要你自己发送短信要验证,在打开的‘发送短信验证’页面中点击“发送短信”按钮,当发送验证通过之后,就完成注册了。

  注册成功之后,就能打开微信了。
方法/步骤3:
然后这里有四个选项,我们选择第一个即可(第一个个人,第二个企业组织等)
方法/步骤4:
在第一个大步骤里,根据图中的次序,依次输入对应的信息即可
方法/步骤5:
输入完成并检验成功后,勾选我同意选项后,点击注册按钮,进入下一步
方法/步骤6:
然后这里是选择使用地,就是你所在的地区就可以了,选择完成后,下拉滚动条,点击按钮继续
方法/步骤7:
这里需要再次选择类型(不可以修改哦,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要选择两次,根据步骤来就好了),这里有详细的信息,点击选择并继续选项即可

微信的大规模使用真的会过多占用信令,影响通讯稳定吗?

@李楠 的回答是问东答西+强不知为知的典型。@dososo 是正确的。“信令风暴”的概念在智能手机出现后的几年基本是TMT/ICT领域内的常识性概念了,站在中立角度,这是一种典型的“责任倒挂”的故障,即由APP的不当设计导致ISP服务提供商网络性能极度下降,影响到终端用户感知的现象。一图抵千言,各位可以看看再专业期刊上对这个问题的关注度——————————补充的分割线——————————针对@叶健 “我们的运营商每年赚这么多的钱……也没有把基础设施建设好”再多说两句,我们的确有各种理由鄙视运营商赚乱钱,但在具体事情上分不清责任则是另一回事,也容易误导别人。举个典型的例子,大家应该很熟悉各类ARP攻击病毒,我当然不是在把智能App和病毒划等号,而是希望这个稍显极端的例子引发大家进一步的思考。事实上,arp等众多以太网协议与通信网各类信令协议起到类似的作用,在网络节点/通讯设备之间传递控制信号,当信令风暴发生、信令信道被占满时,可能网络的有效业务信道还是轻载的,但就是无法保持用户终端的承载了,这种情况就类似于arp病毒网络内通道轻载但就是时断时续的情况,而这种情况对于其他用户是很不公平的,——当然了,实际上他们基本意识不到这点,而简单地认为“说明运营商没做到位”嘛!简而言之,ARP病毒与不当App之间的主要异同点是,前者是设计人刻意为之的恶意程序,后者是设计人懒惰或缺乏经验的产物,但是,他们都会对网络造成很大的侵害。

博客主人破茧短视频培训
破茧短视频为你分享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的视频拍摄、剪辑和运营技巧,另有短视频培训学习教程,海量干货助你玩转短视频运营!。
  • 51952 文章总数
  • 4876740访问次数
  • 2205建站天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