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邓飞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儿。本来一个小时就能结束的采访,记者足足用了两个小时。采访中间,不断有电话打进邓飞的手机。而每一个电话,都和这次防疫有关。热情耐心而又精准细致的解答,恰恰让记者印证了小城朋友圈中的传说:在北林区的万达社区,有一位有问必答的女书记,她的名字叫邓飞。


邓飞所在的万达社区位于康庄路(西二环)立交桥西侧的恒基福源楼下。邓飞共有12位部下兼同事,其中有4位借调在外,剩下的8位“铁娘子”,与邓飞一起全程参与了此次疫情防控。9个女生,为辖区内的8500户居民提供服务。平时还好,但这次艰苦的疫情防控阻击战,让这支女子小分队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掌门人”邓飞更是如此。从1月23日(腊月二十九)开始到现在,邓飞就没有睡过一次囫囵觉。50天的时间里,有一大半时间,每天都要忙到深夜。疫情最高峰时,有时要24小时坚守在岗位上。就是半夜回到家里,也要24小时随时待命。很多时候都是刚刚睡着,一个电话就得重新披挂上阵。

在城区所有的小区中,邓飞她们服务的社区是疫情比较严重的地方。社区里不仅有确诊病例,还有死亡病例。面对这样的情况,“铁娘子”们开始也很恐惧,封闭确诊病例居住的单元,为病亡病例的家属提供服务和安抚,给他们买米买菜买药,这都是邓飞她们份内的工作。姐妹们对新冠病毒的恐惧,邓飞理解。邓飞说,这时候自己必须先“打样”。就这样,哪里最危险最艰苦,邓飞就冲到哪里。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渐渐地,姐妹们克服了恐惧心理,都能正常面对各种各样的急难险重。邓飞对记者说,作为一个女生,要说不害怕是假话。平时亲属家或邻居家有人过世还会有恐惧心理,何况是因新冠病毒病亡。“但是,我是党员,还是书记,我就得冲在前面。当年宣誓时,在党旗下就是这么说的嘛,遇到危险时怎么能变卦!”

此次疫情,对社区工作是一次大考。邓飞她们不仅要勇敢面对危险,要无怨无悔地吃苦受累,同时还得笑对各种各样的委屈。根据规定,从外地返绥的人员,都要由社区甄别后负责接回。3月初,邓飞接到一个电话,一位辖区居民拉着做完癌症手术的老伴返绥化,请求邓飞去接。时已夜半,邓飞二话没说,立即驾车前往哈绥高速南收费站。尽管她一刻也没有耽搁,但求助者还是以速度太慢为由对邓飞抱怨和责难。能说什么呢?邓飞忍着一肚子委屈,依然笑脸相迎。“如果没有疫情,他们可能早就回来了。患者和家属的焦虑咱得理解。”邓飞说。
还有一次,一位手续不全的老人要出小区,被邓飞劝返。老人不听又叫又骂,还扬言要起诉邓飞她们。邓飞她们又是忍住委屈,一番好言相劝。这么长时间的管控,居民普通有焦虑情绪,她们理解。在整个疫情防控期间,类似的事简单数不胜数。“做社区工作,承受委屈,也是工作的一部分。”邓飞这样说,既是安慰同事,也是安慰自己。说起安慰,邓飞告诉记者一个好消息:她的女儿被哈师大研究生院正式录取了。为了不影响工作,从走上抗疫一线开始,她就把女儿送到奶奶家。由于小区封闭,她已经好长时间没有看到女儿了。看到女儿的成长和进步,邓飞说这是个最大的安慰。有了这个安慰,平时所有的辛苦和委屈都不算什么了。


对于坊间流传的“有问必答书记”一说,邓飞笑言自己不敢当。但努力做好社区工作,尤其是努力做好疫情防控期间的工作,快速精准地为居民答疑解惑,更好地为社区居民服务,这是应该做到而且必须做到的。为此,邓飞还真是下了一番功夫。她除了带领社区工作人员认真学习疫情期间从中央到地方出台的各种文件、指示、公告外,每天休息前都要上“学习强国”平台,了解各种疫情动态;翻阅朋友圈,查阅《绥化日报》《绥化晚报》、绥化电视台的新闻信息,随时关注市、区防控指挥部发布的各种动态消息,对政策法规做到了然于胸。正是由于邓飞的责任和服务意识,才让她和她的团队主动学习和积累,并不断创新工作方式,这才有了“有问必答”的肯定和赞誉。